提及宁德时代,必言其动力电池全球第一。然而,人们所不熟悉的,宁德时代不仅有“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战略,还有“以 可再生能源和储能 为核心的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战略。
而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造车热”加持下的动力电池也不应该掩盖掉后者的重要性。
宁德时代三大战略及发展历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旧秩序交替之时,已经走上快车道的新能源 汽车 ,带领着动力电池一骑绝尘。但如果追本溯源的话,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飞上天”的背后,就是碳中和的逻辑。
但碳中和这样一个如此大的目标,仅依靠新能源 汽车 替代燃油车此类出行方式的变革就能轻易实现吗?显然不能,因为达成碳中和的关键之处还在于电力供给端的发力。
碳中和的首只“拦路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0年碳排放量的分布中,仅发电一项就占到了总碳排放量的51%。换句话说,如果解决了电力供给端的碳排放问题,那么就有可能推进碳中和目标完成近一半。
而更进一步的,无论是用水电、风电,还是光伏发电等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方式,想要去替代掉习惯的火力发电,避免“垃圾电”入网,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储能系统的配置。所以,作为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也就自然而然地承接到了这一部分“红利”。
现阶段的储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抽水蓄电,借助电能与势能的互相转化,达成储能的效果;另外一种则是将电能存进电池,借助电能与化学能的互相转化,以实现储能。
虽说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对地势有要求,后者对“资本”更苛刻,但总的来说,如果真的实现了大规模部署,利用储能电池进行蓄能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削减成本,甚至实现某种“收支平衡”。这也同样意味着,宁德时代的“储能战略”,大有可为。
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并不能简易地通用,两者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就曾公开表示:储能电池比动力电池要求高得多,现在1500-2000个循环就足以满足乘用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但储能电池的要求是至少8000个循环。
那么,如何达成8000个循环呢?电池的实际效能是关键!
储能电池与磷酸铁锂
总的来说,电池的分类有很多种,按材料区分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磷酸铁锂、三元、铅蓄电池等;而按照使用领域区分,则可以大概分为消费电子类、动力电池类、储能电池类三种。
与动力电池偏重能量密度不同,储能电池更在乎长寿命、低成本,以及稳固性强等特性。所以,根据多方面的比较,磷酸铁锂电池就成为了储能电池的首要之选,较为夸张的说,宁德时代的“储能战略”就是基于磷酸铁锂电池展开的。
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突出,首先在价格上,磷酸铁锂就要比三元锂电池便宜不少,毕竟诸如钴盐、镍盐、锰盐等太过昂贵的上游原材料,是三元锂电池的一大硬伤。
另外,因为磷酸铁锂晶体中的“P-O”化学键足够稳固,即便是在高温或是过充时也难以破坏,所以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和高温性能都可以得到保证。再加上寿命长、循环次数高等特性,相对比其他类型的电池而言,磷酸铁锂电池用作储能电池更有优势。
宁德时代储能电池的电芯规格
纵观全局,目前宁德时代在储能系统上的布局已形成三种具体场景路线: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电侧储能。
在相对应的项目中,2018年12月所落成的鲁能国家级储能电站示范工程50MW/100MWh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是国内最大的发电侧电化学储能项目;2020年4月通过验收的福建晋江100MWh级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站房式锂电池储能电站,也是国内首家非电网企业管理的独立并网大规模储能电站。
另外,用电侧储能的规模会比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的规模小上许多,而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光储充一体充电站”。尽管与特斯拉的PowerWall有些相似,但作为电池供应商的宁德时代,在关于“电池如何充电”方面,更具备专业优势,而且电池检测及维护功能的存在,还能够在换电站上复用。
“踩”到了一个很好的点
时间长河滚滚向前,而想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以及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并非一件易事。所以会有人说,宁德时代的储能战略“踩”到了一个很好的点上。
根据数据显示,在国内的发电类型中,火力发电占到了67%,而这同样是供电端如此多碳排放的原因所在。对此,中央 财经 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也曾指出:要去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
所以总结下来,想要实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重要的一步;而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储能电池为基础的储能系统,则又是其尤为重要的一环。尽管“造车热”点燃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但储能电池却也是未来碳中和战略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而且,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动能电池的生产亦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意味着宁德时代的储能战略同样是在为自己“留条后路”。
另一方面,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开市,涨幅6.73%的成绩,为中国碳中和战略开了个好头的同时,也表明了碳中和的“大势所趋”。
而关于如何抓住碳中和时代的“主要矛盾”,宁德时代也正在逐步完善自己的布局,就比如本月即将正式亮相的钠离子电池。
电池Pack,即将多个电池单体组合成电池组,应用于电动汽车、无人机、笔记本电脑等多种设备。锂离子电池包PACK厂是主要的电池PACK制造企业,具备PACK结构设计、电子设计及生产车间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电池PACK生产流程包括电池方法、规格书和样品确认,进入PACK车间生产加工,最后通过品质检验合格后出货。线束世界整理了15家储能Pack企业,供参考。
1. 欣旺达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成功发行GDR登陆瑞交所,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军企业。公司以“创新驱动新能源世界进步”为使命,构建了包括3C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电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第三方检测服务在内的六大业务板块。公司在全球设有多个生产制造基地和分支机构。
2.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引领设备及工艺创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水平达世界领先水平。
3. 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中国合肥,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民族企业。公司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业务板块,建立了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体系。
4. 亿纬锂能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2009年在深圳创业板首批上市。亿纬锂能专注于为社会提供高安全、高性价比的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产品包括电力用储能集成系统、通信亮芹用电池系统、家庭储能电池系统等。
5. 蜂巢能源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提供全序列储能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从1.6-4C全域充电范围的短刀电池、大型储能、单元储能、中型储能、家储、便携等产品线。
6. 远东电池
远东电池成立于2009年,拥有江西宜春、江苏宜兴两大基